一年以后,“中国好邻居”过得怎么样了?|环球报资讯

2023-06-15 12:19:44 来源:北京新闻

这个故事的主角也许并不只是“中国好邻居”张旭,还有他这些正直、善良、充满了正义感和爱心的客户、同事和朋友,是每一位让德有所得、好有好报蔚然成风的北京市民。

张旭从没想过自己会出名。出生在东北小镇、今年35岁的他,4年前离开家乡带着作品来到北京求职,应聘进了一家设计公司,成为了一名“新北京人”。


(资料图)

去年4月,在得知自己成为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接后,他第一时间主动报备,并在车内自我隔离超过11个小时,阻断了新冠病毒的传播蔓延,其所住的万人小区避免了临时封控。由于他一系列“教科书”式的自我隔离措施保护了邻里,社区居民和广大网友盛赞张旭是“中国好邻居”。

2022年末,张旭被评选为“北京榜样”年榜人物。这让张旭十分感慨:在北京,任何一个为城市付出过、奉献过的人,无论来自哪里,北京都会给予他热情的拥抱与肯定。

尽管已经过去了一年,但去年春天病愈回到小区的那个时刻,在张旭的记忆中始终恍如昨日。那天,他享受到了明星走红毯一般的待遇。小区里的人们为他拉起条幅,送上鲜花,鼓掌、呐喊……一位小学老师将班里孩子为他画的漫画展示出来,一名居民亲手交给他一幅自己花费80多个小时制作的丝绫堆绣。

这些是张旭亲眼看到的,而在他离开的26天里,小区里发生了一些他不知道的小小变化。一些孩子将他的故事写进作文里,也要做一个“好邻居”;还有居民主动当“好邻居”,帮小区里迷路老人找到家。一名7岁的小朋友对他说:“我长大也要成为‘中国好邻居’”。

01

成为北京榜样后:顾客点名找他设计“有人情味,生意才能长远”

这些“双向奔赴”的善意不仅仅停留在“归来”的那一天。病愈回到公司,很多市民慕名而来,放心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他来设计装修方案。同为“年度北京榜样”的丛君敬和他已经成为朋友,并戏称他们的关系不一般:“那可是一起上过‘公交站牌’的关系!”丛君敬满心欢喜地带着他看自己新买的房子:“多少钱都可以,不还价,就是看上你这个人了。”

张旭工作的店里有19个设计师。今年一季度张旭的单量排在店里第三。店经理徐鑫说张旭是自己店里的“金招牌”:“很多顾客就是奔着他来的,就点名要找他。还有一些人一开始来没认出他,回去上网看到他的事迹后就来签单交定金了。” 他的同事严霞说:“一般客人跟他交谈半小时就能拿下订单,三月份一共有8个定制全屋的自然客流,张旭自己就谈成了7个。”

张旭回想起自己刚来北京寻找机会的时候,没有朋友,没有订单,过着出租房到公司两点一线的生活。那时他总以为“作品”是唯一的出路,并没有想到,其实“做人”才是。

2022年秋天,张旭自己注册了一个室内设计的工作室,命名为“218号”,这个数字记录着张旭一段不寻常的经历,这个数字就是他当时作为新冠感染病例的编号,他也希望赋予这个数字一个不平凡的意义:愿它时时提醒自己要做个“像样的人”,就像是开给自己心灵的“博物馆”。

在给客户装修房子时,如果客户不满意,张旭宁愿自己花钱重新来过。他说:“不能只看这一单生意的赔赚,这是一个长期口碑和信任累积的过程,要看长远,要有人情味,才是最长远的方式。”在张旭的心里,以心换心就是有“人情味”;与人为善就是有“人情味”,而这一理念也延续到了他的生活中。

02

生活中他是朋友间的粘合剂:

看中的就是他这个人!

在生活里,张旭的出租小屋是朋友们的聚会点,是连接大家的“路由器”和“粘合剂”。在下班后或周末的时间,张旭的朋友们会不约而同地聚在他家做饭、吃火锅、畅聊人生。张旭也很乐意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彼此支撑、继续向前的空间。

新冠疫情严重的时候,严霞和很多同事都无法回家,都住在公司和宾馆,他就自己做饭给同事带。以致于严霞说起张旭的优点时,戏称:“最让人无法抗拒的就是他做饭太好吃啦!他做的东北凉拌菜很爽口。”后来张旭在医院隔离时,零零后同事小白也在第一时间给他送猪蹄。

张旭说:“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,在北京都没有亲人,我选择大家成为我的亲人。”

35岁的张旭目前还是单身,在和记者熟悉了以后,他也袒露了自己的择偶标准,表示最看重的就是人品:“我认为这是可以持续一生的。”

张旭不着急,给他介绍女朋友的人却踏破了门槛。同事严霞很直接:“刚开始觉得这个人也太简单了太傻了!哎,认识快5年了,他还就真这么傻。你觉得他做出来自我隔离这事不可思议吗?我们都觉得很正常,他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人。”看似偶然的举动,谁说背后不是有着人性深处的善良在支撑呢。

严霞给他介绍女朋友,说“我就是看中他这个人。人品是一切缘分的根基。”另一个女同事也打趣道:“谁能拒绝一个北京榜样呢?也许我们自己成为不了北京榜样,但是我们也可以拥有一个北京榜样啊!”

今年2月,张旭作为“年度北京榜样”上了全北京的地铁和公交的广告牌,也渐渐有人在大街上认出他。他的客户们都纷纷给他发来在不同站点广告牌上他的照片,他一张一张都珍存了,客户说:“仔细一看,真的是你啊,原来我朋友圈还有这样的名人!”

4月,张旭被邀请去重建的新工体观看比赛,他被安排在礼遇榜样的看台。在无数的观众席座位中,这个看台非常靠前,就像在大家的心中也是如此。工体、国安,几乎可以说是北京的代表。北京以这种方式表达着对榜样们的礼赞。在这个巨大的体育场里,张旭突然感觉到,有这样一个公益看台,在以城市的名义镌刻他。

在荣获“北京榜样”后,张旭常常被邀请接受采访拍摄、参加活动。张旭都非常大方地接受并乐于参与。问及这一点,35岁的张旭露出了少年一般意气风发的微笑:“这都是人生美好的回忆,是以后可以讲出来的人生故事,年轻时我也活得很像样。”

如何融入北京、如何与自己的城市“双向奔赴”?张旭交出了自己漂亮的答卷。他说:“磁场是很重要的,磁场大的话会影响到任何一个人。好人一定遇到好人,好人一定有好报。正直的人一定遇到公平的环境。”

在张旭接到小区邻居的鲜花的那一刻、在新工体看球的那一刻、在北京市民点名给他订单的那一刻、在同事给他热心介绍女朋友的那一刻,在无数个被这座城市接纳和善待的时刻,他终于坚定他的选择:“我爱上北京啦!”

这个简单又慎重的答案,也许就是一座城市政通人和的最好证明。这句轻松又意义非凡的认可,也许就是对一个城市最大的肯定。这双向奔赴的“人情味”,也许就是我们一直致力的精神文明建设。

记者手记

在去采访中国好邻居张旭之前,我对“北京榜样”的后续生活确实知之不多,在去采访的路上我还在想,这个城市能授予“北京榜样”的是不是更多的是一份荣誉?

但当我真正进入到了张旭的生活,和他一起开会、一起去装修的现场、一起吃火锅时,我看见了一个互相关爱、“一身正气”的职场团队,我看见了一位交定金时十分干脆、无条件给予信任的客户,我看见了一群为他操心人生大事的热心市民们。

在那时我突然发现,这个城市真正回馈给北京榜样的绝不仅仅是胸前的绶带、闪亮的奖杯、更多的聚光灯,还有真正珍贵的、可以伴随一生的一份“温情”,也就是我写下的“双向奔赴”。在北京榜样与北京市民的双向奔赴、北京市民和北京的双向奔赴中,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一份绵长隽永的“温情”。也许在张旭今后人生无数时刻中,这份“温情”会纾解工作中的疲惫、保护他真诚待人的赤子之心,助力他完成顶级设计师的梦想。终究有一天,北京的这份“温情”也许会变成一种牵挂,留住他。

在采访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,我突然意识到,这个故事的主角也许不仅是张旭,还有他的这些正直、善良、充满了正义感和爱心的客户、同事和朋友,是每一位让德有所得、好有好报蔚然成风的北京市民。

北京榜样是北京市精神文明的缩影,我更相信,是每一位勤勤恳恳、善良正直的北京市民共同组成了这座城市的灵魂、共同完成了精神文明的最美和声。

记者:吕梓源

编辑:梁雪松、陈芃萱

标签:

为您推荐

新闻快讯